什么是灵活用工?
2019年社保入税,企业的用工成本攀升,且劳动用工风险也不能把控,以“零工”人员替代全职人员的“灵活用工”模式正在迅速崛起。
然而,“灵活用工”虽在市场上被广泛使用,但在我国法律上没有下过定义,也没有明确解释过灵活用工。结合现有多方释义,取长补短,本文作者且将“灵活用工”定义为:包含以非全日制用工为代表的时间上的灵活、以劳务派遣为代表的雇佣形式上的灵活、以业务外包为代表的服务形态上的灵活,以及以平台型用工为代表的就业形式上的灵活。
数据显示,目前上海、北京和广州的灵活用工比例最高,全国一半以上的灵活用工出现在这三座城市,其中,又以上海最高。
从就业群体来看,眼下中国的灵活用工就业人群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领域:一方面是以生活服务型岗位及劳动密集型岗位为主的蓝领群体;另一方面是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中高端技术类岗位;此外还有专业性较强的辅助型职能岗位就业者。
值得注意的是,灵活用工快速向白领、金领以及一些高端技术岗位蔓延的趋势不容小觑。就目前企业会雇佣的灵活就业岗位来看,“看得见直接结果”、“能拿成效说话”是所有这些岗位的共通点。
从雇主方面来看,明确表示“尚无计划”采用灵活用工的比例占到 48 . 29 % ,而有采用灵活用工计划的企业比例达到 51.71%。蓝领雇主对于灵活就业的接受度非常高,其中又以一线城市蓝领雇主对于灵活就业方式持较大的开放态度。
企业采用灵活用工,可降低人力成本20%以上,还能进行劳动风险检测,合法合规经营。